隨著國發43號文和國發60文的出臺,ppp熱進一步升溫,呈過熱狀態。雖然中央一再強調規范,但實際操作過程差強人意,ppp熱背后孕育著巨大的風險。所謂成也ppp,敗也ppp。
PPP背后深層次問題要解決
前段時間,國內外熱炒中國城市破產論,理由是中國地方政府的債務率嚴重超標。中央政府主動通過一系列的文件和政策,堵住了政府直接融資的閘門,并且通過國發43號和60號文,明確了未來政府主要依靠政企合作(PPP)解決城鎮化的建設和運營管理資金問題。但是政企合作(ppp)需要跨年度的預算平衡,不同于過去收付實現制的財政制度,對政府的債務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也對投資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
對于中國地方政府是否會破產,我們進行了專題研究,我們從研究底特律破產案件開始,研究了不同城市的破產案例,從中得到很多的啟示。我們總結國外城市破產有兩種類型:一類是現金流入不敷出導致的,這類破產一般來說是可以救助的;另一類是城市被其消費者拋棄產生的衰落,這是難以救助或不可救助的。我們認為作為中心城區的底特律,是被消費者拋棄的城市,這個城區本來是有自己很好的消費者的,在城市管理的過程中,城市核心消費者得不到不到足夠的重視,或者受到不公正的待遇,這些城市消費者往往也會面對其他區域的誘惑,主動拋棄了這個城市,這是其破產的根本愿因。在此基礎上,我們提出一個城市一定要搞清楚自己城市的核心消費者是哪些類型,要圍繞這方面做好工作,讓城市消費者不斷聚集、不斷調整,維持一個城市核心消費者的穩定發展是一個城市可持續的關鍵。我們看到中國很多資源型城市,面對著資源即將枯竭,又沒有對城市消費者進行深入研究和對城市發展進行戰略調整,這種狀況非常危險,很容易使這些城市走向衰落,最終導致不可逆轉的破產。
現在各級政府都對政企合作(PPP)抱有極高的熱情,似乎ppp成了救命稻草,對此我們深感憂慮,我們認為在這樣幾個深層次問題沒有解決之前,新型城鎮化轉型存在巨大風險,城市破產的概率比過去由城投公司主導的時代也許還要高。
一是復雜問題簡單化傾向。最近我在研究底線思維問題,規范操作是政企合作(ppp)中起碼的底線思維。地方政府對規范操作這個問題并未引起充分重視,把政企合作(PPP)項目當作過去的招商引資項目來操作,沒有規范的操作流程,沒有專業中介機構的介入,導致沒有科學的決策依據,甚至沒有底線,把復雜問題簡單化傾向比較明顯。
二是寅吃卯糧問題依然突出。官員只管任內事,就項目解決項目問題,只要能夠融到資金,使用什么樣的辦法都行,管他以后怎么辦,急功近利思想明顯。
三是忽視系統性的風險。如果一個城市有一個兩個小項目的ppp,一般來說不需要有太多的擔心,但是現在動輒幾十個幾百個項目,投資數額達幾百到上千億,系統性風險系數極大提升。PPP一般來說是項目融資模式,是用未來收益支撐的現在投資,這個未來收益應該是幾十年的收益,但究竟未來的財政能力到底是什么樣子,沒有人關心。在接觸了很多找我們做PPP項目的政府后,我們的憂慮更深重了,政府對未來財政能力沒有科學的預測,投資人也很少實質關心政府長期償債能力,沒有人對政府長期發展及信用能力進行系統性研究。
這些問題沒有解決,ppp只能是虛熱,因為制約ppp發展的根本問題還沒有得到解決,繞了一段彎子后,還要回到原點。
投融資規劃讓PPP更好發揮作用
對政企合作ppp的研究和實踐,我們已經深耕多年,更早追溯到榮邦瑞明總經理陳民先生本世紀初對北京地鐵四號線的ppp實踐;城鎮化領域的ppp的最早實踐是榮邦瑞明副總經理彭松先生2006年做的長陽項目。長陽客戶希望我們幫助其研究城市規劃落地問題,重點是幫助其算算賬,看看能不能平衡。客戶的目標是規避城鎮化中已經存在的問題,盡量讓城鎮化少留遺憾。
我們在充分研究當年城鎮化中存在問題的基礎上,提出城鎮規劃落實是所有城市規劃存在的共性問題,這是城市建設的管理體制所決定的。在規劃和建設之間缺少了投融資的規劃或策劃環節,使得規劃落實問題沒有人真正考慮,因此我們當年提出一種方法論——投融資規劃。
投融資規劃的理論和方法分別在《投融資規劃——架起城市規劃和建設的橋梁》和《政企合作——新型城鎮化模式的本質》中都有詳細闡述,這里不贅述。這里重點談談投融資規劃方法的作用。
通俗地說,投融資規劃方法架起了三個橋梁:一是架起城市規劃和城市建設的橋梁,一個是架起政府和市場的橋梁,一個是架起項目和資本的橋梁。只要把這三個橋梁架設的好,規劃落地問題似乎也就不成問題了。可是僅僅從橋梁出發,我們感覺對這個問題的研究還是不夠透徹,我們還是要深入挖掘,規劃落地的主要客戶群體是誰,他們關心什么問題?
我們通過深入的剖析,找到了影響規劃落地有四個最重要的主體:一是政府,負責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建設和管理;二是房地產開發商,負責投資居住、商業和旅游地產等項目,為城市發展提供經營和居住的空間;三是生產性和服務性企業的投資人,為城市和鄉村貢獻產品和服務,為城市里的人提供就業等;四是原土地所有者,這是土地原住民,有城市土地上的居民,也有農用地和農村建設用地的提供者,這些土地是城市建設用地的根本來源。這四類主體必須協同起來,一個城市美好的規劃才能成為現實。
研究表明,這四類主體需要解決好這樣兩個問題才能真正把規劃落實問題搞定。無論是政府還是投資人,對這個城市規劃描述的前景要有信心,這是其一;這個區域要給投資者帶來信用支持,也就是未來要有好的現金流,這是其二。這些現金流要支持政府完成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投資,并且能夠支持正常運營的支出;這些現金流還能夠為企業的投資形成穩定的回報,既能夠滿足還本付息需要,還要有適當的利潤率水平;在這個過程中,還要有解決原住民問題的現金流支持,不僅要為原住民解決一次性補償、安置、資產交易費用,還要為其考慮長期生存和發展的現金流保障。
投融資規劃方法表面上解決的是規劃落地、項目對接以及政府和市場銜接問題。但要解決好這些問題,還需要充分考慮這些問題背后更深層次矛盾的解決,這個深層次的東西就是信用和信心的問題。
我們把投融資規劃方法總結成123模式,即一個方法,兩個信,三個橋。投融資規劃方法是在2006年推出的,當時城市輿論的主導方向是政府在城鎮化過程中的大包大攬。但是,我們和長陽鎮政府不為形勢所迷惑,形成一個看起來超前實際上是抓住了問題本質的共識:城鎮化一定是政府和市場跳的雙人舞,政府的獨角戲肯定是唱不下去的。《長陽模式》之所以能夠成功,本質上體現了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,即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,而在這個過程中,讓政府發揮了更好的作用。
投融資規劃方法表面上是為城市政府服務的,實際上是站在市場主體的角度,為市場主體真正能夠愿意與政府一起合作(PPP)進行了很好的規劃和設計。
(作者:北京榮邦瑞明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偉)
工程建設網首頁 | 關于我們 | 聯系我們 | 管理案例 | 會議活動 |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 | 我要投稿
版權所有: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《施工企業管理》雜志社
地址:北京市豐臺區南四環西路186號漢威國際廣場二區9號樓5M層西區郵編:100070電話:010-68520349傳真:010-68570772E-mail:sgqygl@chinacem.com.cn
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 京ICP備09092133號-1 Copyright ?2000-2015 工程建設網 保留所有權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