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李國欣 陳俊
穿越彩云之南,再往南,過中國老撾兩國磨憨口岸,就到了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,從這里啟程行200余公里,就到了由中國電工投資建設,中國電建水電三局承建的南奔水電站。
隨著今年5月下閘蓄水,7月引水洞全線貫通,南奔水電站的建設取得節節勝利,年內首臺機組投產運營的目標指日可待。施工3年間,面對環境惡劣、資源匱乏、交通艱難、人力薄弱等種種不利因素,水電三局以態度保進度、以現場拓市場、以轉念促轉型,在前景廣闊的東南亞市場站穩了腳跟、樹起了品牌,用先進的管理理念和開拓市場的精神,在“一帶一路”奮勇前行。
重策劃 未雨綢繆抓過程
南奔水電站位于湄公河一級支流南奔河下游河段上,隸屬老撾烏多姆塞省。電站為引水式開發,主要由混凝土重力閘壩、引水隧洞及地面廠房組成。水庫正常蓄水位435米,正常蓄水位相應庫容為516.7萬立方米,水庫具有日調節性能,電站裝機容量3.6萬千瓦,裝機臺數為3臺。
2013年,水電三局中標南奔電站后,迅速組織首批施工人員于3月23日進點,然而初來乍到,人生地不熟,熱帶叢林里并不好“玩”,因為老撾民主共和國是一個物資匱乏、雨季持續時間長、電力供應極不穩定的國家,對于野外施工來說,猶如噩夢。水電三局南奔電站項目常務副經理經理唐亞軍對記者說:“雖然電站裝機容量只有3.6萬千瓦,但‘麻雀雖小,五臟俱全’,投標的時候,是完全按照國內的工程造價,按2004年的定額取費,施工單價特別低,在這里施工,其難度甚至比國內大型電站的施工難度還要大。”
水電三局云南分局副局長、南奔項目部經理何明峽告訴記者:“為做好前期策劃,2013年初,水電三局從頂層設計入手,組織技術專家、管理專家,深入建設區周邊,明察暗訪,從地質、氣候、交通、政策、資源、民俗等各個方面做了精打細算,要想百戰不殆,必須知己知彼”。經過現場勘查和信息調研,策劃組終于摸清了南奔電站工程的主要經脈,這兩條經脈處理得好,那么整個工程就控制在手中了。
前期策劃時有兩個點施工,雙直線工期,雙關鍵線路:一個是引水隧洞施工是關鍵線路,直接制約著發電、最終完工的施工點;還有一個是大壩,大壩施工受水流影響,需要分期導流。根據公司專家組的前期編排的施工計劃,進場以后,項目部結合老撾當地的氣候條件和施工進展情況,對整個大壩的施工方案,及時做了調整,分三期導流,一期圍堰形成以后,進行導流明渠和右岸非溢流壩段施工,自2013年9月到2014年5月;二期施工,主要進行左岸進水口壩段、三孔泄洪閘,以及相對應的基坑邊坡開挖,二期施工時間比較緊,二期圍堰是一個枯期圍堰,到2014年11月份才能進行圍堰施工,圍堰施工完后再進行后續的基坑開挖等環節。
“這個工程看似簡單,其實異常復雜,如果照搬國內電站的施工經驗,肯定要吃虧的,必須針對當地的環境條件來制定相應的措施,而前期策劃尤為重要。”項目常務副經理唐亞軍說。為此,策劃組連同項目部,多次召開“諸葛亮會議”,并廣泛征求普通技術員和一線作業者的意見,積極采納,反復推敲,經過嚴格的論證才確定了日后施工的固定模式。
自2013年4月開工至今,南奔電站建設提速、增效、保量、優質,充分說明了前期策劃點中了穴位,也激活了穴位。
巧設計 優化方案促進度
何明峽說:“老撾南奔水電站的施工過程,就是不斷優化施工方案的過程,本著節約投資、提高工效的原則,每一項優化和設計變更都成為了加快施工進度的引擎”。
混凝土橋改為貝雷橋。進場前期,廠房、引水隧洞的主要施工面在樞紐左岸,最開始設計的跨河橋是混凝土橋,如果4月份開始施工,至少要到10月份才能具備過車條件,因為整個汛期是無法施工的。不能坐以待斃,于是,項目部把大壩、廠房、引水隧洞橋都進行了優化,混凝土橋改為貝雷橋,這一來,相當于提前了3個月實現了左右岸的連接,確保了左岸的施工,為廠房9月份的正常開挖、澆筑,引水隧洞7月份的進洞,創造了有利的條件。而且,貝雷橋可以重復使用,成本也得以節約。
高噴灌漿改為掏槽置換凝土心墻。大壩原設計的是土石圍堰,采取高噴灌漿作為防滲。進點以后,項目部對整個工地,特別是大壩的現場地質條件做了總體考慮,將高噴灌漿調整為掏槽置換凝土心墻防滲,這樣優化可謂一舉奪得:一方面,整個壩基建在砂礫層上,包括圍堰也是做在砂礫層上的,采用高噴灌漿的話,鉆孔困難,砂礫層上灌漿質量無法保證,而采用掏槽置換凝土心墻以后,就可以解決這兩個問題;另一方面,掏槽置換凝土心墻以后,把開挖過程中的棄料用來填筑心墻,合理的利用大大縮短了工期,圍堰做完以后,防滲效果很是理想,整個基坑再配以兩個4寸泵,抽排水問題也全部解決了。掏槽置換凝土的成本遠遠低于灌漿的成本。
調整渣場位置。南奔電站方圓數十里內沒有骨料可買,工程前期,業主規劃了兩個渣場,離現場13公里,擋護工程量非常大,相當于存10萬立方米的渣,擋護費用需要五六十萬元。“遠水解不了近火”,水電三局進場以后,將原先布置的一個渣場做了一些調整,后期結合現場地形條件,選擇了在四周高、中心低的深槽子作為渣場,這個位置在臨近1號洞支洞口位置,既節約了渣場擋護成本,又縮短了棄渣運輸距離。
洞挖料變廢為寶。開挖中,能見到一些符合骨料生產的巖石,項目部及時與業主溝通,把這些洞渣料作為砂石骨料的料源,拉到砂石骨料廠進行生產,解決骨料生產源的問題。整個洞挖量達13萬立方米,前期挑出來的好料達到6萬多立方米,開采過程中的骨料生產毛料、火工材料、運輸成本等,大為節約。
調整大壩關鍵線路的施工。扣除基坑開挖的施工時間,大壩只有4個月施工時間,卻要澆筑3萬多立方米混凝土,倉號多、強度大,這也是制約下閘蓄水的一個點。項目部在還沒有做二期圍堰之前,先將左岸高邊坡水位以上的施工完,前期一枯施工進度比較快,在限期之前整個邊坡開挖基本結束,結合條件,將左岸進水口壩段調整到一枯施工,在2013年到2014年,就是做圍堰之前,把進水口壩段全部施工完,二枯只剩下泄洪閘壩段沒有施工。整個大壩的關鍵線路通過優化調整,不再占用直線工期,包括防洪度汛在內的工期壓力得到巨大緩解。2014年的雨季本來是計劃停工的,但項目部在這期間把開挖完成了,旱季又把堤壩混凝土澆完,等到汛期,就在水面施工,因此,項目部就節省了一個汛期,把大壩進水口的工期全部搶回來。
克難關 合同履約贏信任
不到老撾,不知南奔電站建設之艱難。老撾屬于熱帶雨林氣候,全年僅分雨季和旱季。11月到5月底屬于旱季,只有11月到2月是黃金施工時段,2月到5月氣候炎熱,室外氣溫超過40多攝氏度,嚴重影響施工;6月到10月屬于雨季,7、8、9月屬于主汛期,這段時間頻繁地下大暴雨,作業環境非常惡劣。
雖然南奔電站整個工程不是太大,才2.1億元左右,但是涉及的面特別廣,大壩、廠房、引水隧洞,還有我們以前沒有接觸過的調壓閥等施工,特別分散,種類多,管理困難。從大壩到廠房相差4公里多,整個引水隧洞是4.5公里,這三個工作面之間的戰線拉得太長。
而南奔電站建設區供電系統紊亂不堪,據統計,從2013年10月份到2015年3月份,總共停了832次,延誤工期達三個月。施工前期停電最為頻繁,有時一天停5、6次電,對機械設備的損耗、對施工工效的影響都比較大。而這僅是不完全統計,中間還有電壓低等情況。加之整條引水隧洞地質條件惡劣,跟招投標時差距很大,光是地質條件影響,對整個工期影響就超過7個月,再加上停電的影響,整個工地的進度壓力就有些“喘不過氣來了”。按正常情況,引水隧洞工期要推遲 8個月才能貫通,然而,時間雖然少了,但業主規定的節點卻不容許變。項目部能做的,就是更加珍惜時間,提升施工速度。因此,項目部采取了很多手段,如:優化施工設備,優化通風設備以減少通風時間,優化爆破給裝藥倉數……通過這些手段,到目前為止,項目部引水隧洞搶回了5個多月的工期。
2014年,南奔電站周邊也爆發了登革熱疫情,登革熱是登革病毒經蚊子傳播引起的急性蟲媒傳染病,感染后2至7天內就會導致高熱、頭痛、肌肉、骨關節劇烈酸痛、皮疹、出血傾向、淋巴結腫大、白細胞計數減少、血小板減少等,是東南亞地區兒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,一旦發生對整個工程進展都會有影響。登革熱在項目部小范圍出現后,項目部果斷處理,避免了大范圍擴散。在周邊大量產業因疫情蔓延而不得不停歇的時候,南奔電站依然保持著高速建設,項目部的機智和手段可見一斑。
水電三局南奔項目的中標單價很低,雪上加霜的是,電站自3月15日開工后,整整六個月沒有資金,這個過程非常困難,但工期有限制,為了保證工程順利進展,資金周轉不開,活還是要繼續干,項目領導和員工經常采取的是掏自己腰包,在這過程中,水電三局第二分局資金瀕臨枯竭,但對所屬的南奔項目予以了大力支持,籌集了一定資金,自己維持著運行。在這過程中,原本老撾電費每個月必須按時交,后來經過項目部積極協商,可以推遲24天,因為利用人民幣兌換老撾幣的時間差來緩解,工程之艱難可以想見。
南奔是水電三局在老撾的第一個項目,屬于國外項目,物質比較匱乏,特別像大型的施工機械、施工材料、鋼材等物資都比較匱乏,好多物資都是從中國倒運進來的,施工困難主要是設備、材料、進關。按正常情況,從提交計劃之日起到運抵老撾工地,普通物資需要一個月的時間,緊急物資也需要20天,這樣的節奏是“老牛拉破車”,難以如期履約。項目部急中生智,在老撾萬象設立辦事處,在中國與老撾交界的勐臘縣成立后勤保障處,把所有需要的設備物資全部從中國進口,這個做法非常成功,此后,普通物資最快15天就可到達項目,而緊急物資比如配件、材料等,只需3天就能送達工地,得其所用了。
質量安全是管理的永恒主題。在施工過程中,項目部嚴格執行“三檢制”,同時加大對現場的檢查力度,對檢查中出現的不合格項及時按要求進行整改,總共下發質量整改單41份。為建立健全質量管理懲罰制度,對出現質量問題的要追究該項目負責人及具體違章人員的責任,并按規章制度予以嚴厲處罰,項目部總共下發質量處罰通知單6份,提高了工程施工質量。從2013年9月主體工程開工至今,老撾南奔水電站工程項目部總共驗收620個單元,單元驗收合格率100%,其優良 557單元,優良率達89.8%。
項目部實行周安全學習制度,分析安全生產中的問題,制定整改計劃及措施,開工至今開展安全分析會103次。截至目前,南奔水電站未發生安全生產人身死亡事故,無人身重傷事故,安全記錄超過800天。
求共贏 南奔河上傳美名
“干一座工程,育一批人才,交一方朋友”,是水電三局傳承數十年的文化理念,在國內如此,到了國外更是如此。
與公司員工共贏。與其它很多企業類似,水電三局南奔項目部也為人員難以滿足需求而煩惱,特別是基層技術人員青黃不接、嚴重脫檔,曾經那些經驗豐富、技術過硬的起吊工、鉗工、電焊工等,越來越難找了。“企業的持續發展必須要有人,尤其要補充基層作業人員。只有上層力量,沒有中層、沒有下層也不行”,費時費力招聘來的大學畢業生流失嚴重,于是,水電三局一方面與云南的一所技校合作,招募在冊職工的親屬,送去進行電工、電焊工等工種培訓,畢業后定向分配到各個項目,包括南奔電站,“我們覺得這個就很好,這些定向委培生,在工程建設中發揮了很大作用”;另一方面,項目部通過勞務派遣的方式,聘用項目職工的愛人,比如擔任倉庫管理員、材料員、操作員等等,她們是自愿來的,“對方”也會穩定、安心地長期在項目從業,讓項目部成了溫暖的家。
與施工隊伍共贏。引水隧洞是項目的關鍵施工線路,總長4.5公里,設兩條施工道路,其中最長的工作面是1.4公里。投標的時候,巖石結構中20%是紋路巖、70%多是沙漠巖,但在實際開挖中,有70%是紋路巖,只有將近30%才是沙漠巖,若按原方案組織開挖,無異于“愚公移山”,根本無法實現每個月要打120米的進度計劃,面對緊迫的工期,怎么辦?項目部當機立斷,在管理上采用架子隊,減少了跟外協分包隊伍的推諉扯皮,并要求架子隊“當日事,當日畢”,每天都按照進度計劃完成任務,逐步逐步地把工期搶了回來,這樣一來,不但外協隊伍得到了應得的,而且架子隊成員也有利可圖,積極性也就更高了。
與當地政府共贏。2014 年5月8日上午,老撾人民革命黨中央書記處書記、中組部部長占西·普西坎、烏多姆賽省省委書記兼省長坎臘·令那遜一行,考察了南奔水電站,高度評價了水電三局的項目管理,認為水電三局對老撾水電資源的開發建設給與了大力支援。不負厚望,2014年12月1日——老撾國慶日,水電三局以南奔電站建設的階段性優良成果,向老撾政府獻上大禮。
在推進工程的同時,水電三局特別注重庫區移民、環境以及勞務用工情況,保證了環境與經濟發展協同發展。今年2月11日,老撾總理通邢·塔馬馮攜夫人以及辦公廳、能礦部等機構官員,專程來到南奔水電站考察,并預祝項目部全體員工春節快樂。在施工現場,通邢總理饒有興致地查看了大壩、廠房工程的形象面貌,對施工質量和進度表示非常滿意,感謝中方參建人員為老撾電力事業做出的貢獻。同時,通邢總理還寄語水電三局為老撾培養一批專業人才。
面對老撾政府紛至沓來的表揚,唐亞軍說:“行百里者半九十,雖然勝利在望,工程量所剩無幾,但我們更加認真,更加奮爭!”
老撾是中國-東盟自由貿易區的重要成員國,也是水電三局實施“走出去”戰略的重要市場,孕育著無限商機。作為備受老撾政府關注的工程,南奔電站的建設對水電三局具有深遠意義。
項目經理何明峽表示:“我們將以南奔項目為窗口,以高標準、高質量的建設實體向老撾人民展示項目部的建設能力,積極開拓老撾市場,力爭在老撾打下更寬廣的天地!”
中國工程建設網首頁 | 關于我們 | 聯系我們 | 管理案例 | 會議活動 |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 | 我要投稿
版權所有: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《施工企業管理》雜志社
地址:北京市西城區阜外大街22號外經貿大廈6層東區郵編:100037電話:010-68520349傳真:010-68570772E-mail:sgqygl@chinacem.com.cn
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 京ICP備09092133號-1 Copyright ?2000-2015 中國工程建設網 保留所有權利